球王会·体育手机版【球王会APP】官方网站入口

李本京深谈花旗》麦纳马拉:失败之越战与错误之领导

  

今年适逢越战美军兵败撤退之五十周年,此一长达十年之美越之战(1963-1973),北越军于1975年入驻西贡(现名胡志明市),为美国海外出兵之一大负面纪录。而防长麦纳玛拉(Robert McNamara)亦留下了一个终身抱怨的回忆。 (图/取自网路)  

 

 李本京深谈花旗》麦纳马拉:失败之越战与错误之领导

李本京(中华战略学会理事长)

 

希腊名谚云:缺乏省思之生活没有意义。(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美国于1963年插手越战,一直到1973年单方面仓促撤军,整整在越南打了十年漫长的仗,而最后仍是以失败告终。这场不光彩的海外用兵设计及执行者就是2009年7月6日去世的麦纳马拉(Robert McNamara)(1916~2009)。这是一场最引起争议的海外战争,而麦纳马拉当然成为众矢之的,他的这一生或已告终,然而越战之负面形象当不会因此而消失。

 

就在流行音乐巨星麦克杰克森2009年6月26日去世的同一个月中,另一位在美国当代史上必占重要地位的麦纳马拉也逝世了。然而铺天盖地式的麦克杰克森丧事新闻,佔据了台湾新闻版面的每一个角落,而麦纳马拉之死在某些平面媒体上连一个状似豆腐乾大的新闻都没有,做为一个研究国际关係的老学生而言,真是感慨万千。麦纳马拉是美国1960年代最重要人物之一,理应详为介绍以作为对他那一个时代的认识。

 

谚云:「盖棺论定」。事实上,对麦氏而言,时人对他却作了三次定论,两次在生前,最后一次就是亡后。在他离开国防部长职位时,人们对他有了一个评价,待至他出版回忆录,人们对他又有一次评价。他的辞世也引发了识者对他的再认识。简单地说,他在当代史中,是一个焦点人物、众矢之的,然后有了良心自责,告白世人,到最后挥挥衣袖离开人间,树立了一个士大夫风範。一个奇人,一个天才,一个告罪天下的最具争议性的当代人物,终于放下了他心中的不安,留给世人以无限的缅怀。

(图/取自网路)

从一个小科员升到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短短13年间,他凭藉着天赋、才华及执着的态度,再一次转换跑道,弃商从政,处处是机缘,然而处处也是陷阱。本可以过着平淡优渥生活的他,却一脚踏进了五角大厦,展开他的七年不归路;是他抵抗不了命运,还是命运总是捉弄人,后人或视之为悲剧英雄,然而真正的他却只是一个平凡的悲剧主角而已。

 

麦纳马拉出身寒微,父亲仅读到初中二年级,母亲也未受高等教育。他在三藩市读小学时,常与华裔、日裔、犹太人一同拼功课,未曾比输过,可见他自小而来的苦干努力,确实令人刮目相看。他以优异成绩进入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经济系,之后又进修哈佛MBA,毕业后,荣获母校聘为讲师。在哈佛业师的训诫下,他了解到一个公司不仅要获得利润,也要善尽社会责任(…drive for profits and at the same time meet social responsibilities)。这也许就是他后来接受甘迺迪

总统的徵召,担任国防部长的原因之一。

 

传奇式的「神童」

麦氏29岁时,以测验满分进入福特公司,当时一共有十人上榜,这十人后来都成为公司领导阶层,其中二人曾先后出任总裁,麦氏出任斯职时仅43岁。他们这十人个个表现优异,公司也因这十个人领导有方、生产有成,而得以与通用汽车一拼高下。这传奇式的十人被称为「神童」(whiz kids)。麦氏当然是这群神童的领导,他在福特短短13年中,创造了奇蹟,营运利润大增,一时之间成为底特律的管理大师,或被称为「终极管理大师」,声望之盛,无人能比。人们盛传,只要麦氏搜集到资料,给予时间,一定可以解决难题。霎时,他成为一个偶像,一个可以解决人世间所有疑难杂症者。而越南问题,就等着他去解决。

 

挟着在福特公司的高人气,麦纳马拉在1961年1月20日出任国防部长,与此同时被徵召入阁者皆是一时之选,诚所谓「人中龙凤」( 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而这一批抱着无比热诚的年轻有为者,却在越战丛林中一个个的创伤满身,而麦氏的创伤最为巨大。

 

事后回想当年意气风发入主五角大厦之时,麦氏犹记得其业师所嘱「要为社会负责」,只是这责任太沉重,直到1995年,他出版的回忆录《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In Retrospect: the Tragedy and Lessons of Vietnam)才一吐为快,七年公职落得半生遗憾。

 

甘迺迪于1961年就任总统后,聘请多位年轻有为之士,他们多属于东部菁英(Eastern Establishment),胸中怀有救世雄志并带着自由派标记的智慧者,却犯下了不可饶恕之「误事越南」(get it wrong on Vietnam)的错误。麦氏在其自传之首页,即如此认罪,他在此书中所记载之事,在社会上造成极大震撼。为何像他这般优秀的政府领导阶层会在这七年的岁月里,做出了如此多的错误决定,以致越战对美国造成无比的伤害(caused terrible damage to America)。越战就像一个超大型的拼图,每一个人均有其自认最客观之角度。

(图/取自网路)

事实上,从他担任五角大厦主人的第一天,就面对考验他此后从政成绩的压力。麦氏自称他对政治无知,当然更不了解政治人物之间的错综複杂关係,他反对小罗斯福总统儿子出任海军部长,即使在甘迺迪的柔性压力下,还是说「不」。由于这位「花花公子」型的豪门子弟,在1960年大选时辅选甘迺迪有功,麦氏仍然反对到底,甘迺迪未再施压力,而将这位前总统之子聘为商务部次长。由于此事,麦氏对甘迺迪更是敬爱有加,而麦纳玛拉对其本分之工作更是投入,以报甘氏知遇之恩。麦氏历经甘迺迪及詹森两位总统,成为近代史上少数任期如此长的国防部长,是幸抑或不幸?只有他心中明白。

 

他到国防部任职之前,并无担任公职经验,如今到了五角大厦,顿时茫然面对此一已有150万大军的庞大单位,拥有2800亿美元天文数字般的预算(1994年)。对一个来自汽车城的生意人而言,这辆车实在太大了。

 

麦氏从不讳言他对国防问题的无知。身为国防问题的门外汉,他虽然努力学习,然而仍撞得满头包,让麦氏吃尽苦头的一次经典式的经验,是他的第一次新闻记者招待会。由于他发言不慎,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要求他下台,甚至有人说甘迺迪任用这等人出任要职,也理应下台。对此风波,总统力挺,终于风平浪静。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也许是他的使命感,麦氏在如此充满敌意的媒体注目下,也才认识到「媒体如鲨鱼」般的可怕,而他这七年与鲨鱼的近身搏斗,更令他意志消沉。

 

「鲨鱼丛林」

事实上,媒体对他的指责随着越战升高而来,而且如影随形,成为麦氏心理上一大负担。不过,对一个政治人物而言,这「鲨鱼丛林」却是无法躲得掉的,他在第一次记者会上受到的「震撼教育」伴其一生,从此与媒体之间的关係更是水火不容。

 

麦氏与媒体之关係随着越战升高更是渐行渐远,双方关係极不和谐,再加上艺人及文学家大力反对越战,或为文,或作曲,或拍摄反战主题的电影,将美国社会撕裂为二,一场对外用兵之事,却成为国内的第一号社会问题。而最令人瞠目以视的是,在越战后期,前司法部长克拉克(Ramsey Clark)竟然带着珍芳达(Jane Fonda)及其夫婿海顿(Tom Hayden)等知名左派人士,飞往河内与胡志明茶叙,越战成为美国人攻击的对象,美国政府也成为万众之靶。

 

然而对于这位不了解何处有「地雷」(terra incognita)的CEO而言,越战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也是一块消不掉的肿瘤,误入「鲨鱼丛林」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是他始料未及的。

 

美国在二战后,复披甲带枪收拾法国在中南半岛上留下的烂摊子,是不能忘怀作一个自由世界领袖的责任?还是惧怕世界赤色化?是肯楠(George Kennan)的围堵理念在发酵?还是扛起基督教义胸怀、弥赛亚(Messiah)使命来拯救全人类?威尔逊总统就曾正式宣称,「美国要担负起她的使命,以拯救世界」。从殖民时代,美国先贤们均异口同声地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不同于一般人」( Americans are peculiar chosen people),所以才要背负着「方舟」(Ark),以承载全世界的自由。这种植根于基督教的理念,是美国人的核心价值。

                             

于是共产世界自然就成了美国人终极对垒的目标。麦氏承认受到此种恐共说教的影响,他也认为美国的救世精神是美国人必须有的美德。这种理念就是作为一个完美美国人的必要条件,他们认为假如中南半岛被共产主义化,则亚洲亦将如此。这种「骨牌理论」(Domino)受到甘迺迪、詹森政府中大多数人的赞同。麦氏跳不出传统的美国思维,也脱不出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最终也只能附和众意,介入越南战争。

 

政府领导者多怀有国家迷思,名作家费兹杰罗德在其《湖中大火》(Frances Fitzgerald, Fire in the Lake: The Vietnamese and the Americans in Vietnam)一书中对此作了详细分析。他认为,美国的历史短,于是人们就要有「进步的创造力,以带来强大及富足」的精神,自以为与世人不同而自命优秀,还有拯救世人之功力,就形成了对外扩张的念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情绪式的帝国主义。

 

对于美国人而言,到亚洲去,不但承续了1784年「中国皇后号」( The Empress of China)到中国经商理念,而且更重要的是,让福音教派牧师来亚洲向无神论者传播基督福音。这一传统到了1960年代仍是有吸引力的,它鼓动用强硬手段对付共产主义。问题是,越战升级并未代表胜利在望,相反的是陷入泥淖,唯一的办法就是如何脱身而已。

                           

早在艾森豪担任总统时,美国就开始对南越进行军援,直到甘迺迪上台,美军才正式开往越南,其时人数不多,仅万余人而已。到詹森继任总统后,美军才开始大幅扩编,有“牛仔精神”的詹森下令增兵,麦氏听命行事。詹森在1963年11月就职,麦氏续做五角大楼主人,越战也进入更险恶的阶段。

(图/取自网路)

于此同时,美国国内反战声浪大涨,最后迫使民主党在1968年大选时丢了天下,不但如此,而且还使得詹森与麦氏的关係恶化。1968年2月,他离开了五角大厦,结束了他长达七年的国防部长岁月,这对他来说不啻是一个解脱,虽然这个解脱来得太晚。

 

骄傲、感激、落寞、悲伤、失败

麦氏曾这样形容自己在国防部最后一天的心情,是骄傲、感激、落寞、悲伤及失败,但越战并未因麦氏的离去而结束。等到1969年尼克森就任后,即重用季辛吉,他以谈判代替对抗,将美国对越政策做了一次大转变。此后,越战就是季辛吉一个人的战争。

 

国内反战怒火迫使尼克森政府决定终止战争,最后终于在1973年单方面撤军,不光彩地结束了长达10年的捲入。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亚洲再度战败。美国“打不赢就开溜”的战略,是一种对盟友不负责任的「典型转变」(Parading Shift),也验证了一个有权力的强国,一夕之间也会变成无力者。时至今日,美国国力大不如前,却时或仍有 「虚假式控制感」(false sense of control),以为仍是世界唯一的老大。越战结束迄今已有50年(美于1973年撤兵),美国并未得到教训。

(图/取自网路)

血腥的越战导致美国大兵死亡5万8千多人,越南军民死亡逾300万人。1969年4月,美军在越南人数曾高达54万3千人,这是一场耗尽双方资源的长久战争,美国应胜未胜,反倒使国内动荡不安,人心分歧,传统价值观念面临解体,美国社会受到的创伤不易癒合。

 

南北战争后最严肃的社会分歧发生在60及70年代,严格来说,就是反越战引起的思想对立。人们看不到阳光,也看不到未来,年轻的朋友们寄情于诗歌、散文及民谣。这其中以民谣最引人注意,因为这些反战歌曲绝非无病呻吟。这些曲子不是country,也不是Jazz,更不仅是R&B(Rhythm & Blue),而是一首首的「生命」之歌(living)。这些反战歌曲均谈及生命与死亡,窃以「生命」之歌称之。

 

着名乐队「国王」 (King Crimson)在1969年专辑中,清楚的请求山姆大叔放年轻人「回家」,但这些诉求为某些人所误用,争先恐后的或做逃兵(如柯林顿、波顿等人选择当逃兵,或如小布希选择当「国民兵」 (National Guard,周末大兵),或如拜登以骨刺为藉口逃避兵役。这些有办法的人,都可以不当兵。

(图/取自网路)

Monster乐队清楚的唱着「在政府严控下,人们的头进入绞索」。Barry McGuiru则在其歌曲中清楚地唱道「自由的代价就是在地下」。Phill Ochs清楚的在歌中诉求一个年轻人「在盒子(棺材)中回故乡」。而歌谣大咖Bob Dylan在「Free Wheeling」曲中,明白唱出「战争不会赐予生命,只能把命带走」。

 

反战文化永誌人间

另外如「风中寻答案」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更是红遍全球,为世人所传唱。这首歌极为悦耳,也同时清楚地说出反战的心声,曲子中有一金句不可不记,是为「到底要看到多少尸首,才知道多少人已死去」(how many people died)。

  (图/取自网路)                        

最令人感伤的曲子是Pink Floyd的「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这曲子描述儿子在爸爸出征后,留给儿子的只是「just brick in the wall」,听后令人不安与悲愤,在如此情绪下,人们反战意识更是强硬高涨。

 

反战电影也受到重视。人们也因看过这些令人柔肠寸断的电影之后,对战争更有一种反对之意。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越战猎鹿人(Deer Hunter)。这部片子气势宏大,演出时间为3小时,叙述三位男主角参战之凄凉故事。他们身体受伤、精神受创,一句话,就是三位主角均为参战而再无天日,为战争而牺牲,令人浩歎。

 

另外如越战启示录(Apocalypse Now),更看到美军在越南施诸当地人之暴行与屠杀。影帝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 饰演一个看够了美军在越南之无法无天,结果有一天,自己忽然成为反美象徵。每一部影片均令观众看得喘不过气,也认识到越战之可怕与黑暗。美国大军在越南战死近6万人,曾有一度50万美军驻扎在越南,终于不敌北越军,而在1973年撤退,又一美军在亚洲惨败之纪录。1975年北越军进入西贡,两越统一,美国也终结了一场大恶梦。

(图/取自网路)

这场战争之主导者之一,就是当时的国防部长麦纳玛拉,他是研究越战者之主要对象,也是了解为何越战成为一个社会分裂、民心崩解之关键,并且看到美国政府之行政部门是无能的。而由于对越战各界看法不一,于是,社会分歧乃成为迄今美国根深蒂固之现象。

 

麦氏在长达414页的回忆录中,用极大的篇幅(约15页)详细列举美方在越战上的所有错误举措,认为政府领导者犯下11条大错。然而他的自责仍不为部分人士所接受。麦氏最为人所诟病的是,明知越战师出无名,而仍附和总统意旨;明知赢不了,还要增兵出征,成了以总统为首的骗子集团中的一员。他的政敌固然是共和党,然而他更是自由派民主党的第一号敌人,在如此一个无法再主持五角大厦业务情况下,麦氏只能挂冠而去。

 

对麦氏而言,他的坦白自责真正达到了「真相必将予你自由」(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的目的。

   

李本京,政大外交系,堪萨斯州大政治学硕士,纽约圣若望大学历史学博士。淡江大学荣誉教授,中华战略学会理事长、中美文经协会荣誉理事长。近着:《传奇‧争议:川普与分裂之美国》。

                                               

侠客会客室》AI企业和职业伦理的新时代来了!桂宏诚风闻奏事》民进党执政无能 让赖清德期许台湾经济「奇蹟」黄光芹直攻》林飞帆的退,放大了赖清德的错!李贵敏新思路 》请用新思维面对新形态产业朝野对决之老孙侃时政》关于2024问鼎天下,一郭三党之分析(1)

蕃新闻推荐影片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AD,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scbgdq.com

联系我们

1772363867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email protected]